泛亚电竞泛亚电竞泛亚电竞不得不说,在所有的食物里,人类最喜欢的还是甜食。不管是蜂蜜蛋糕,还是水蜜桃汁,都是来者不拒。这说明,对于美味的欣赏,几乎所有人都是先从甜味开始识别食物的不同风味,这由人类这种生物的本能所致
当人类的祖先尚未和猿猴分道扬镳,还在树上觅食的时候,丰富多彩的水果不只赋予他们更敏锐的颜色判断能力,也为他们训练出更敏感的甜味识别器。在品味母乳的时候,你已经知道,对几乎所有生物而言,糖分都是能量的载体。
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,糖分会逐渐沉淀下来。植物采取这样的策略有很多好处:一方面,糖分可以供种子发芽的时候吸收利用;另一方面,糖分也是昆虫和鸟类趋之若鹜的食物,它们利用超强的色彩辨识能力,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发现这些美食。在吞下水果之后,它们又可以顺便带走种子帮助这些植物到更远处繁衍。
当灵长目动物历经沧桑,重新获得第三种视蛋白后,食谱也发生了重大转变,水果逐渐成了主食。这种饮食系统也反过来影响了灵长目动物的发育和演化。更喜好甜食的个体,会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发育,也更容易把“喜欢甜食”的习惯作为生理与精神的双重遗产传给后代。时至今日,灵长目生物对甜食的喜好,远远高于其他一些哺乳动物——事实上,猫科动物根本感受不到甜味。因此,有些老虎虽然也会很开心地啃着冰镇西瓜,但是对它们来说,那不过就是不会流动的冰水,除了解渴,并没有太多美味可言。
所以,不用怀疑,你属于这个星球上最懂得怎么吃水果的物种之一。几百万年来,就是这些高糖的植物供养了人类的祖先。不过,这也是一次成功的“双赢”选择,因为被灵长目动物看中的水果,也迎来了繁荣时代。灵长目动物拥有更为庞大的体格与灵活的双手,可以采摘更大的水果。越是被灵长目动物喜欢的水果,它们的种子传播的概率也就越高。灵长目动物开始迁徙的时候,更是带着这些水果的种子一同迁徙。这些水果种子在数千年前乃至数万年前,就得以跨过沙漠和海洋,扩散到其他适合生长的地方。
此时,听着这些远古的故事,你似乎有些不感兴趣,眼光却被桌子上一盘晶莹剔透的樱桃所吸引。你的母亲发现你的需求,小心翼翼地劈开樱桃,挖掉里面的樱桃核,然后再喂给你。你还太小。这些樱桃核你没办法自行吐掉,它们对你来说很不安全,万一卡在喉咙里,可能会让你窒息。幸运的话,这些樱桃核也会找到一片新的土壤发芽。品尝了几颗樱桃之后,你又来了精神,想接着听这甜味的传奇。
那就不妨说得宏大一些:在人类的历史上,寻找水果以外的甜食,也是一项不朽的工程。水果虽好,但是除了在热带,地球上其他地区都有明显的寒热季节变迁,植物的生长周期决定了水果不可能时时都有。大约三百万年前,早期的类人猿从树上跳下,开始在热带非洲大地上寻找更广阔的栖息地,并逐渐登陆其他大洲,随时可以吃到水果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。
有一种说法认为,正是因为没法继续依赖随时可以采获的果实,才让人类有了生存压力,并为此去开发各种食物采集与保鲜的技术,从而催生了早期文明。这种观点,大概也有一定的道理。我们换个角度看待这个说法。人类发明的食物采集与保鲜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。正是保存食物的过程中,人类发现了甜味的另一个优势——防腐。
不难想象,甜味往往意味着具有丰富能量,这对很多生物来说都是不错的食物,细菌和真菌也不例外。如果水果在成熟的季节侥幸没有被动物食用,那么很快就会有一些细菌凑上前来享受盛宴。在这个过程中,水果会发生腐烂,变臭或变酸,无法被食用。这让人类感到十分可惜,但也激起了保护胜利果实的斗志。很多古代的墓葬中,都不难看到葡萄干之类的果干或果脯。这些就是人类保护果实的一种办法。
水果在压干或风干以后,水分流失,而糖分的浓度上升。对于部分水果来说,在制成果干以后,糖分的浓度甚至可以超过 80%。对细菌来说,这么高浓度的糖分,已经成了致命的诱惑。
果干能够防腐,奥秘就在于它的渗透压。多年以后,你或许还会对这个术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。渗透压是让你的肾脏维持健康避免患上尿毒症的重要参数。此时此刻,我们还是接着说说那些甜蜜的事。
除了果干,从蜜蜂采集的蜂蜜,到麦芽酿制的饴糖,还有甘蔗榨出的蔗糖,人类多年以来还找到了更多甜味的来源。不过,这些甜味的食物,虽然有不同的来源,也是不同的制作工艺,可是甜味却大体相同。它们的成分,和水果里甜味的成分一样,都是蔗糖、果糖和葡萄糖。对于这几个名词,你肯定还记忆犹新。
也有一些食物的甜味不是来源于这些糖,比如在南美洲有一种叫甜叶菊的草本植物,它的叶子里含有一种甜菊糖苷,甜度居然是蔗糖的 200 倍。广西还有一种叫罗汉果的藤本植物,它的甜味来自一种叫罗汉果甜苷的成分,甜度更是蔗糖的 300倍。只要把罗汉果泡在水里,就跟喝糖水一样甜。
19世纪末期,人类甚至掌握了从煤焦油里制造甜味的技术。当时有一位化学家,正在钻研怎样从煤焦油里提炼染料,因为做完了实验没有洗手就去吃牛排,意外发现了一种甜味超群的物质。这种物质的学名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。正是因为它带有甜味,日后便有了“糖精钠”的盛名。糖精钠的甜度是蔗糖的250倍,但它与蔗糖、乳糖之类的分子结构,看不出任何相似之处。在那之后,一个又一个操作大意的化学家,在他们实验失误的时候,从一些不相干的物质中,找出了诸如三氯蔗糖、安赛蜜、阿斯巴甜之类的甜味剂,它们都比蔗糖甜出很多倍。尽管如此,它们毕竟都不是糖,只是起到了糖的作用,所以也被称为代糖。在你的家里,父亲常喝的可乐,母亲常吃的无糖饼干,都可以看到代糖的身影。你也总是跃跃欲试,想品味代糖的甜,可母亲总是不肯。
你的母亲知道,虽然这些带有甜味的代糖,会给人带来和吃糖一样的愉悦感。可是,你的母亲并不确定,这些代糖是不是会给你带来代谢方面的负担。你的母亲做得很对,毕竟你还太小,身体发育还不健全。这些对成年人来说比较安全的代糖,对你来说,很可能并不是那么安全。
实际上,古人也曾被一些甜蜜诱惑,以为自己找到了糖的替代品。两千年前,罗马人发现用铅制的杯子喝葡萄酒,不仅没了那种酸涩味,反而多了一股甜味。这背后的原理,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化学反应。葡萄酒的品质不佳,多少会混有一些醋酸,口感也因此变差。用铅杯斟上葡萄酒,醋酸便会和铅发生反应,甜蜜的醋酸铅应运而生。对那时的罗马人来说,醋酸铅就是一种代糖,只是这代糖里,含有致命的铅元素。
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味觉、嗅觉,是你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五种基本感觉。将来你也会时不时说起“第六感”,那是你下意识的感觉,甚至能让你和几千里外发生的事之间产生感应。第六感究竟是什么,还没有生理方面的准确解释,科学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。但是前面这五种感觉,却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,五感以化学的方式交汇相通。
勾连起这些感觉的,是一种叫G 蛋白的蛋白质,全称叫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。对于哺乳动物来说,G 蛋白掌管着各种信号的收发。
它如此重要,以至于199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奖励给了发现 G 蛋白的科学家。
G蛋白有三个部分,通过脂肪酸连接在细胞膜的内壁上,同时和鸟苷二磷酸(GDP)相结合。在接收到信号的时候,它所结合的鸟苷二磷酸会变成鸟苷三磷酸(GTP),这时候G蛋白的其中一部分就会脱离,去和一种叫腺苷酸环化酶的蛋白质结合,随后促使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(ATP)转化为环腺苷酸(cAMP)。显然,你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名称感到陌生。然而,细胞内信息传递的真实过程比这还要复杂得多。至于最终的结果,简单来说就是细胞里面多了一些环腺苷酸。这种分子具有环状结构,比较奇特泛亚电竞,所以能够被很多其他分子识别并传递信号。这就好比,送餐员穿着颜色醒目的制服,当你远远看到他们的时候,就知道可以开饭了。
正因为环腺苷酸在传递信号方面的特异性,它也被称为“第二信使”——很快你也会知晓第一信使是谁。形象来说,G蛋白如同一台功能强大的路由器,它可以发射信号,让室内的电脑、电视、手机全都收到信号。但是,再强大的路由器,也需要通过光猫、网线从外面获得网络信号。所以,G蛋白本领虽大,终究只是在细胞膜内壁。至于感知细胞膜外的各种信息,它还需要有一些帮手。这些帮手也是蛋白质,它们有个统一的名称叫作“G蛋白偶联受体”(GPCR)。也就是说,它们能够和G蛋白偶联,同时还是一种受体蛋白。
之所以叫“受体”,是因为它们能够感受各种信号,包括电磁波信号、机械作用力信号及化学物质等。所以,一些视蛋白、听觉蛋白及主管味觉与嗅觉的蛋白质,其实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成员。这些受体蛋白都有个共同点,那就是属于跨膜蛋白。也就是说,跨膜蛋白一部分在细胞膜内,一部分在细胞膜外。更奇特的是,这些受体蛋白就像是一根缝合线,它们反复穿越细胞膜,前后共达7次之多。人们也常常根据这个特征去鉴定G蛋白偶联受体的成员。
到目前为止,已知的人类G蛋白偶联受体大约有800种,其中大约一半是嗅觉受体。可见,嗅觉系统的复杂性不言而喻。但是,其他类型的受体同样重要。缺少任何一种受体,都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。
正因为如此,寻找这些受体蛋白甚至将它们提纯,就成了很多科学家的研究课题。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,就颁发给了在这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。尽管如此,关于G蛋白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。受体蛋白究竟采用何种手段接收信号,这些信号又是怎样改变了G蛋白的状态,以及除了环腺苷酸以外,细胞内还有什么信号传输模式,这些问题都深深地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。
就拿人类最喜欢的甜味来说,也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。感知甜味的细胞同时也能感知鲜味,有三种G蛋白偶联受体和这两种味觉有关。研究人员将它们称之为味觉受体第一家族,也就是T1R受体,并用T1R1、T1R2和T1R3依次标注这三种受体蛋白。
当你吃到糖的时候,糖会和T1R2、T1R3同时结合,G蛋白便通过环腺苷酸传递甜味的信号;而当你吃到美味的肉时,氨基酸会和T1R1、T1R3同时结合,这样就可以释放出鲜味的信号。这似乎不难理解。
葡萄糖也好,果糖也罢,抑或是乳糖和蔗糖,它们都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,拥有非常相似的结构,甚至在人体内还能相互转化。
所以,那些受体能感受到葡萄糖的甜,也就不难感受到果糖的甜,只因这些受体可以和多种糖结合。但是,对于那些结构上毫无相似性的物质,大脑为何也能给出甜味的判定,甚至比那些普通的糖更甜,这就有些奇怪了。
很可惜,对于这个问题,你现在还得不到最准确的答案。比较有可能的原因,T1R2与T1R3这两种受体蛋白也可以和其他一些物质结合,但是它们也分辨出,这些成分并不是糖。于是,在你的味蕾接触了甜蜜素、阿斯巴甜之类的代糖以后,G蛋白采取不同的“汇报途径”,向大脑打了个“小报告”,让大脑感受到了一股特别的甜味。对于这个解释,你似乎还有些不太满意。但是这没什么,科学就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人类正在对自身展开越来越深入的探究。总有一天,这些秘密都会大白于天下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3天涨粉225万!男子相亲走红后被曝已婚,开封王婆回应:自带剧本的不要凑热闹
小米SU7根本抢不到!雷军回应小米汽车订单交付排半年:正在催单!迅速改进门店试驾体验
上海“299元一天”的工作,记者去面试了:被要求先交钱,之后翻脸不认账!不少人上当→
重磅!三亚2024安居房供地大幅减少!中央商务区、海棠湾又有大量宅地要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