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蝴蝶酥是‘中式蝴蝶酥’,但这款不是中式做法,而是西式的做法。中式的做法里,面皮占比大,油脂比较低,所以面皮比这个厚得多……”这是某短视频平台美食博主对上海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“纯奶中蝴蝶酥”的解读。
但有网友通过评价指出,博主的说法不对。所谓“中蝴蝶酥”并不是“中式做法蝴蝶酥”,而是“中号蝴蝶酥”的意思,因为还有小蝴蝶酥、大蝴蝶酥等不同规格。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的师傅也说,蝴蝶酥的本质是西式点心,虽然不同品牌的原料配比有所不同,但不存在“中式做法”。
短视频平台上,美食类话题人气不低。不过,有些博主对美食的了解不过尔尔,经常“一本正经地胡说”,误导消费者。
细究海派点心的名字,不难看出中西合璧和融合创新的结果。对部分打着“传播美食文化”旗号却以讹传讹泛亚电竞、假装专业的博主来说,或许该补补课了。
与蝴蝶酥类似,“拿破仑”也是海派特色点心。今年,它与蝴蝶酥一起入选了上海市消保委“2023上海伴手礼”榜单。这种酥皮夹奶油或水果的蛋糕为什么叫“拿破仑”呢?解读有很多种,最望文生义的,莫过于说它是“拿破仑发明的”。
拿破仑蛋糕虽是地道的法国糕点,却与法国皇帝拿破仑没有关系。这款蛋糕的正式名字叫“Mille-feuille”,直译为“1000层酥皮”;至于“拿破仑”的来源,指的是来自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(Naples)的酥皮制作工艺“Napolitain”,直译为“那不勒斯式”。可能因为“Napolitain”与拿破仑的英语“Napoleon”相似,就变成了这种酥皮点心的俗名。
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生产部经理徐伟创介绍,老字号的拿破仑通常是4组酥皮夹3层奶油,酥皮都是纯手工制作的,每一组的层数是2的8次方,即256层。所以,每个拿破仑都有1024层酥皮,“千层酥皮”名副其实。
近年来,海派拿破仑还不断发展,酥皮和夹心都有了变化:哈尔滨新开发了巧克力拿破仑,酥皮里加入进口可可粉,奶油夹心也变成巧克力味,甜度降低,很受巧克力爱好者追捧;入选“2023上海伴手礼”的蔡嘉拿破仑使用3组薄酥皮,夹入奶油和各色水果,改变了传统海派拿破仑敦实的造型;还有餐厅将拿破仑作为压轴甜品,放大尺寸,增加酥皮组数,配合不同口味的夹心……以上种种,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,也让海派拿破仑经久不衰。
另一款海派甜品“西番尼”因为“喜欢你”的谐音,是社交平台上的热门产品。很多网友好奇,这种蛋糕由一层层蛋糕胚、花生酱叠加而成,最后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巧克力,为什么会有如此美好的名字?
在较早将“西番尼”引入上海市场的几家老字号里,“西番尼”的名字由来有多个解释版本。
有老师傅说,西番尼可能来自荷兰,其中“西番”指欧洲,荷兰“Netherland”的音译为“尼德兰”,简化成了蛋糕中的一个“尼”字。
也有老师傅说,西番尼的造型与匈牙利的“Zserbó ”蛋糕、法国的歌剧院蛋糕都有点相像。所以,也可能是早年引入这款西点的师傅们用歌剧院里的交响乐“symphony”为它命名。
虽然对于名称由来没有统一答案,但老师傅们都提到,这款西点在上海亮相后不久,就变成了传情达意的甜品,“几十年前,大家表达感情时比较保守,西番尼谐音‘喜欢你’,很受当时的情侣欢迎。”
如今的“喜欢你”蛋糕在年轻人中同样流行。开了一家咖啡店的陈丽说,西番尼的口味较甜,非常适合搭配咖啡,所以她的小店就有“西番尼+咖啡”的“喜欢你套餐”,卖得非常好。她还留意到,西番尼作为上海的特色味道,进入了主打广式点心的店铺,可想而知它的影响力。
“哈斗”也是人气不低的海派甜品,但很多消费者觉得,哈斗与当下另一款热门西点“闪电泡芙”或“手指泡芙”有点类似,为什么名称相差那么大?
其实,哈斗正是“闪电泡芙”和“手指泡芙”的“上海版”,它们的制作工艺很类似:先做空心酥皮面包,切开后夹入鲜奶油或掼奶油,上面再加一层巧克力。不过。哈斗的个头要比“闪电泡芙”和“手指泡芙”胖得多,这也是它得此名称的由来——刚被引入上海时,师傅们和消费者都觉得这种点心的造型像热狗“hot dog”,音译糅杂了沪语,约定俗成,就变成了“哈斗”。
“海派甜品的工艺和造型往往会在原型基础上泛亚电竞,根据本地消费者喜好进行改良。最初取名字时,既要体现西点的‘洋气’,又要朗朗上口。”徐伟创说,除了拿破仑、西番尼、哈斗外,很多海派点心的名字都是中西合璧的结果,有时音译,有时意译,也有联想和美化。
比如,“黑森林蛋糕”来自德国,是其德语名字“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”的直译;上海特有的“维纳斯饼干”既不是音译,也不是意译——面对这种一头沾满巧克力的拉花曲奇饼干,师傅们猜测,很可能与女性裙摆有关,“这种饼干细细长长,拉花像裙子的褶皱那样漂亮,就用美神维纳斯来命名了。”泛亚电竞